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有哪些

2025.08.27 08:30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具体分析如下:

1.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病毒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输血时若未严格筛查可能传播。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复制,引发肝脏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2.丙型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风险较高,感染后多数转为慢性肝炎。病毒通过输血传播后,初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纤维化,部分病例进展为终末期肝病。

3.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复制。输血传播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加重肝脏损伤。感染后可能引发重症肝炎,加速肝病恶化。

4.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但输血传播也有报道。感染后多为急性肝炎,孕妇感染后病情较重。病毒在血液中短暂存在,输血筛查不常规检测可能导致传播。

5.巨细胞病毒:常见于免疫低下人群,输血可能传播该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肝炎,同时伴随其他器官损害。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症状较轻,但新生儿或免疫缺陷者可能病情严重。

输血前需严格筛查供血者,确保血液安全。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避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医疗机构应规范操作流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