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常见输血后肝炎是哪型病毒引起

2025.08.18 16:37

常见输血后肝炎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尽管乙型肝炎病毒HBV也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但丙型肝炎病毒在输血后肝炎的发生中占据了更为显著的地位。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血液筛查技术的进步,但仍需引起重视。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输血过程中,如果接受者接收到含有该病毒的血液,便可能感染。感染后,病毒会在肝脏内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引发肝炎。丙型肝炎的潜伏期通常为2周到6个月,部分感染者可能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导致感染未被及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早期检测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输血时,确保血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血液筛查的标准流程,确保所有血液制品在使用前经过高效的病毒检测。接受输血的患者应了解相关风险,尤其是有多次输血历史或肝病家族史的个体,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筛查。对于已感染丙型肝炎的人群,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肝脏损伤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了解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尽管输血后肝炎的风险有所降低,但仍需保持警惕,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