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有什么

2025.09.28 17:07

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这些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输血或血液制品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尽管现代血液筛查技术已显著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但病毒潜伏期或检测窗口期仍可能导致漏检,引发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病原体。HBV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HCV感染后约70%-85%会转为慢性,长期损害肝脏功能。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需依赖HBV才能复制,因此HDV感染通常与HBV合并发生,可能加重肝脏病变。其他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HGV和TT病毒TTV也曾被报道与输血相关,但其致病性尚不明确。

为预防输血后肝炎,需严格筛查献血者血液,采用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NAT缩短窗口期。输血前应确认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受血者术后需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公众应提高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避免高危行为。医疗机构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通过多环节防控,可最大限度降低输血后肝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