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与输血有关的肝炎有什么

2025.08.22 19:52

与输血有关的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以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具体分析如下:

1.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输血过程中若血液未严格筛查,可能携带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病毒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需通过抗原抗体检测确诊。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

2.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病原体,输血是常见传播途径。感染初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但慢性化比例较高。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需通过核酸检测明确诊断。目前尚无疫苗,但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情。

3.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输血传播风险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后可能加重乙型肝炎病情,导致急性肝衰竭。诊断需结合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预防重点在于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4.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输血传播,但概率较低。感染后多为急性过程,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病情较重。诊断依靠抗体检测。注意饮食卫生和血液筛查可降低风险。

5.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可通过输血传播,尤其对新生儿和免疫缺陷者危害较大。感染后可能引起肝炎或全身症状。检测病毒DNA或抗体可确诊。输血前筛查高危人群是关键。

输血前务必严格筛查供血者,确保血液安全。医疗机构需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受血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普及肝炎知识有助于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