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输血可引起哪些感染

2025.08.01 08:56

输血可能引起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具体分析如下:

1.乙型肝炎: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的主要风险来自携带病毒的血液。病毒通过血液进入受体后攻击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潜伏期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部分病例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筛查供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可降低风险。

2.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通过污染的血液传播,感染后易转为慢性。初期症状轻微,可能仅表现为疲劳或轻度肝区不适。长期感染可引发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目前尚无疫苗,严格检测供血是预防关键。

3.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输血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破坏免疫系统。感染后数年内可能无症状,但最终导致免疫力严重下降,引发多种机会性感染。窗口期检测存在局限性,需结合核酸检测提高安全性。

4.梅毒: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血液传播,但概率较低。感染者可能出现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后期累及心血管或神经系统。供血前血清学检测可有效排除潜在感染者。

5.疟疾:疟原虫通过输血进入人体,寄生红细胞并引发周期性发热、寒战。在疟疾流行区需对供血者进行筛查,避免输入带虫血液。

输血前需确保供血者经过严格筛查,使用合规检测手段。医疗机构应规范操作流程,避免血液污染。受血者术后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