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输血反应都有哪些

2025.08.11 14:18

输血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细菌污染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反应:输血后体温升高超过1℃,可能伴随寒战或头痛。主要由致热原引起,常见于多次输血或血液制品保存不当。症状通常在输血开始后1-2小时内出现,停止输血并给予退热药物后缓解。严重时需警惕溶血或细菌污染的可能。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白细胞滤器或严格筛选血液制品。

2.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面部水肿,严重时出现喉头水肿或休克。与受血者对血浆蛋白过敏有关。轻度反应可暂停输血并给予抗组胺药物,重度需立即抢救。输血前询问过敏史或预先使用抗过敏药物可降低风险。

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反应之一,急性期出现腰背痛、血红蛋白尿或休克,迟发型表现为贫血或黄疸。多因血型不合或红细胞破坏导致。立即停止输血并维持肾功能是关键。严格交叉配血和核对信息可避免多数情况。

4.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或量过大引发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或肺水肿。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控制输血速度和总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老年或儿童患者需特别谨慎。

5.细菌污染反应:寒战、高热或血压骤降,严重时进展为脓毒症。源于采血或储存环节污染。立即停止输血并送检血液培养,使用广谱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和血液储存条件是预防重点。

输血前需详细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密切观察受血者体征变化。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对应措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血液质量与信息核对无误。输血后持续监测至少24小时,及时发现迟发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