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发生输血反应时应该如何处理

2025.03.31 09:06

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输血反应,首要措施是立即停止输血。这可以防止更多不良反应物质进入体内,减轻反应程度。停止输血后,应更换输液器,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后续治疗。同时,需保留输血袋和输液器,以备后续检查和分析。

2.保持静脉通路:保持静脉通路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应使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确保药物和液体能够及时输入。静脉通路的保持有助于快速给药,如抗过敏药物或升压药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反应。同时,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防止渗漏或感染。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评估输血反应严重程度的关键。应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提示反应的进展,如过敏性休克或急性溶血反应。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对症处理:根据输血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对于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急性溶血反应需迅速补充液体,维持血压,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对症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5.及时报告上级医生:输血反应发生后,应及时报告上级医生或相关专家。上级医生的经验和指导对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需按照医院规定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记录反应过程和处理措施,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输血反应的处理需要迅速、准确和全面。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和处理输血反应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反应处理流程,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整体应对能力。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