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做心脏造影的副作用有哪些

2025.03.24 17:51

心脏造影的副作用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感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造影剂过敏反应:心脏造影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体质有关,部分人群对造影剂中的碘成分敏感。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进行过敏测试,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已知过敏史的患者,医生会选择低过敏性的造影剂或采用其他替代检查方法。

2.肾功能损害:造影剂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尤其是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造影剂通过肾脏代谢,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症状。术前评估肾功能,适当补液,使用低渗透压造影剂等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对于高危患者,医生会权衡利弊,必要时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3.血管损伤:心脏造影需要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穿孔、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减少此类风险。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医生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操作方式。

4.心律失常:心脏造影过程中,导管刺激心脏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多数情况下,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停止操作后可自行恢复。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立即处理,包括药物控制或电复律。术前评估心脏功能,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调整操作手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心律失常的发生。

5.感染风险:心脏造影属于有创操作,存在感染风险。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抗生素预防使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术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医生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

心脏造影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能够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术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术后密切观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对于需要接受心脏造影的患者,应充分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