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胸腔镜是怎么做的

2025.03.05 16:30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通过小切口插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腔内疾病。该技术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大切口,减少了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广泛应用于肺部、纵隔、胸膜等疾病的治疗。

胸腔镜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手术区域消毒后,医生在胸壁上做几个小切口,通常为1-2厘米。通过其中一个切口插入胸腔镜,这是一种带有摄像头的细长器械,可以将胸腔内的图像传输到显示器上,供医生观察。其他切口用于插入手术器械,如剪刀、钳子和电凝设备。医生通过显示器上的图像引导,进行病变组织的切除、活检或其他治疗操作。手术结束后,切口缝合,通常只需几针,术后疤痕较小。

进行胸腔镜手术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术前需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确保患者适合微创手术。术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需观察引流情况,确保胸腔内无积液或积气。患者术后应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饮食上需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术后问题。胸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仍需谨慎对待,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