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硬膜下血肿病因是什么

2025.08.11 14:18

硬膜下血肿的病因包括头部外伤导致桥静脉撕裂、脑萎缩使硬膜下间隙增大、凝血功能障碍引发慢性出血、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增加出血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外伤导致桥静脉撕裂:常见于跌倒、撞击等外力作用,桥静脉跨越硬膜下腔时易断裂,血液积聚形成血肿。急性期需手术清除血肿,慢性期可保守观察或引流。

2.脑萎缩使硬膜下间隙增大:老年人或长期酗酒者脑组织萎缩,硬膜下腔变宽,轻微外力即可牵拉血管破裂。补充营养、控制基础病可减缓萎缩,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3.凝血功能障碍引发慢性出血:肝病、血液病等导致凝血异常,轻微出血不易自止,逐渐形成血肿。纠正凝血功能是关键,如补充血小板或维生素K。

4.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先天或后天血管病变在压力下破裂,血液流入硬膜下腔。需通过影像检查确诊,手术切除或栓塞病变血管。

5.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增加出血风险:抗凝药物抑制凝血机制,轻微外伤也可能导致血肿。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方案,必要时暂停用药并监测出血情况。

硬膜下血肿的防治需结合病因与个体情况,早期诊断和针对性处理能显著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避免头部外伤、控制慢性病、合理用药尤为重要,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