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硬膜下血肿

2025.08.18 14:54

硬膜下血肿是指在硬膜与脑表面之间的空间内积聚的血液,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此种情况常见于跌倒、交通事故或其他导致头部受到撞击的事件。血肿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漏到硬膜下腔,进而压迫脑组织,影响正常的脑功能。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会因血肿的大小和位置而异。轻微的血肿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而较大的血肿则可能导致头痛、意识模糊、呕吐、癫痫发作或神经功能缺失等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尤其是在血肿持续增大时。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并评估血肿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具体取决于血肿的大小、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处理硬膜下血肿时,需特别注意一些关键事项。首先,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发生头部外伤后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尽早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其次,患者在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病情。定期进行随访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也是必要的。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需要关注其恢复进程,因为这些群体对外伤的反应可能更为复杂。了解硬膜下血肿的潜在风险和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综合的医疗管理和患者自身的关注,可以有效降低硬膜下血肿带来的危害,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