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室颤抢救方法有哪些

2025.03.07 20:05

室颤抢救方法包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室颤抢救的首要步骤,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胸外按压应快速有力,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cm。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30:2,确保每次呼吸使胸部明显抬起。心肺复苏需持续进行,直至除颤器准备就绪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

2.尽快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应尽早实施。除颤器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电活动。首次电击能量通常为200焦耳,若无效可增加至300焦耳,第三次可增至360焦耳。电击后立即恢复心肺复苏,2分钟后再次评估心律,必要时重复除颤。

3.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除颤无效或室颤反复发作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胺碘酮首次剂量为300mg静脉注射,必要时追加150mg。利多卡因首次剂量为1至1.5mg每kg体重静脉注射,维持剂量为1至4mg每分钟。药物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4.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使用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维持气道开放。气管插管后需确认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防止脱出。同时,注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清洁,避免阻塞。必要时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抢救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可及时发现心律变化,血压监测可评估循环状态,血氧饱和度监测可了解氧合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抢救措施,确保抢救效果。监测数据需详细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室颤抢救需迅速、有序地进行,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确保抢救效果。抢救过程中需保持冷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避免延误抢救时机。同时,抢救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