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怎么对室颤病人进行抢救

2025.03.24 17:51

室颤病人抢救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使用除颤器、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室颤发生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血液循环。胸外按压应快速有力,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30:2,确保氧气供应。心肺复苏需持续进行,直到除颤器准备就绪或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2.尽快使用除颤器: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应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手动除颤器。除颤前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按照设备指示进行操作。首次除颤能量通常为200焦耳,若无效可逐渐增加能量。除颤后立即恢复心肺复苏,持续2分钟后再评估心律。

3.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急救药物。首选上肢大静脉,如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若静脉穿刺困难,可考虑骨内输液。静脉通道建立后,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冠脉血流。

4.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无效或室颤复发时,需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可抑制异常电活动,恢复窦性心律。药物应通过静脉通道快速推注,随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给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抢救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可及时发现心律变化,血压监测评估循环状态,血氧饱和度反映氧合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抢救措施,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室颤抢救需团队协作,各环节紧密衔接。抢救人员需熟练掌握心肺复苏、除颤、静脉穿刺和药物使用等技能。抢救过程中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抢救成功后,仍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