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有几种原因造成的

2025.02.06 18:09

便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消化道溃疡这几种原因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1.痔疮:痔疮是引起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黏膜会变得脆弱,在排便过程中,粪便的挤压或者擦拭时容易导致内痔黏膜破损出血。这种出血通常为鲜红色,血液可能附着在粪便表面,也可能在便后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一般不与粪便混合,患者往往还伴有肛门肿物脱出、疼痛或瘙痒等症状。

2.肛裂:肛裂导致的便血多伴有剧烈疼痛。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慢性溃疡,在排便时,干结的粪便撑开肛门裂口,会引起出血。便血颜色鲜红,量一般较少,多为手纸上带血,或者粪便表面有血痕,同时会出现周期性疼痛,即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随后又因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再次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炎症会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导致出血。便血的颜色和性状取决于炎症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如果是小肠炎症,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均匀,颜色较暗;如果是结肠炎症,血液多附着在粪便表面,颜色较鲜红。患者还会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4.肠道肿瘤:肠道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随着肿瘤的生长,瘤体表面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如果是直肠癌,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如果是结肠癌,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等症状,便血颜色也可较暗,与粪便混合。肠道肿瘤导致的便血症状往往呈进行性加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消化道溃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会引起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少,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后,随粪便排出,表现为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速度较快,血液可能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患者通常伴有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胃溃疡多在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时疼痛。

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如果发现便血,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肛门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