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双侧硬脑膜下血肿是怎么引起的

2025.08.11 14:18

慢性双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因包括头部外伤导致桥静脉撕裂、脑萎缩使硬脑膜下间隙增大、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增加出血风险、高血压或血管病变引发血管破裂、反复轻微头部撞击累积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外伤导致桥静脉撕裂: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时,脑组织与硬脑膜之间的桥静脉可能被拉断,血液缓慢渗入硬脑膜下腔形成血肿。对于轻微外伤史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考虑手术引流。

2.脑萎缩使硬脑膜下间隙增大:老年人或患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脑组织萎缩导致硬脑膜下腔增宽,桥静脉更易受牵拉而破裂。针对脑萎缩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以监测血肿进展,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3.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增加出血风险:抗凝药物会抑制凝血功能,轻微外伤也可能引发硬脑膜下出血。使用此类药物者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出现头痛或意识障碍时及时就医,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进行血肿清除。

4.高血压或血管病变引发血管破裂: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脆性增加,可能自发破裂出血。控制血压是关键,同时避免用力咳嗽或剧烈运动,若血肿压迫症状明显,需手术减压。

5.反复轻微头部撞击累积损伤: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频繁头部震动可能导致微小血管损伤,逐渐形成血肿。减少头部撞击风险,佩戴防护装备,发现异常症状尽早检查并处理。

慢性双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展通常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诊断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应根据血肿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整体状况综合判断。预防重点在于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外伤及合理用药,以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