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概述是什么

2025.08.15 17:14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由于头部外伤导致的脑膜下腔内出血,通常发生在脑表面和硬脑膜之间。此类血肿的形成常见于剧烈撞击或跌倒后,尤其是在老年人和有脑萎缩病史的个体中更为常见。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偏瘫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

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中,通常是由于脑组织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随着血肿的增大,可能会对脑组织造成压迫,进而引发颅内压升高,影响脑功能。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扫描,能够有效地帮助诊断此病症。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具体选择取决于血肿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较小的血肿,可能采用观察和支持治疗,而对于大血肿或症状明显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以减压和清除血肿。

在处理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意识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避免延误治疗。监测颅内压和生命体征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急性期。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及外伤后反应等因素均可能影响预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术后护理同样不可忽视,需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再出血等。对于恢复期的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也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