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硬脑膜下血肿

2025.08.18 14:54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脑膜与脑表面之间的腔隙中积聚,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该情况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到压迫,进而影响正常的脑功能。硬脑膜下血肿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尤其是脑表面的静脉,导致血液渗漏到硬脑膜下的空间。此类血肿可以是急性的,发生在外伤后不久,也可以是慢性的,可能在外伤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显现症状。

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因血肿的大小和位置而异,常见的表现包括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通常会迅速出现症状,患者可能会在受伤后短时间内失去意识,随后又恢复意识,但可能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神志不清。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则可能较为隐匿,患者可能会感到逐渐加重的头痛、记忆力减退、平衡失调等,常常被误认为是老年痴呆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扫描或MRI,是确诊硬脑膜下血肿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显示血肿的大小、位置及其对脑组织的影响。

在处理硬脑膜下血肿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若出现头部外伤后有明显的症状,应尽快进行医学评估。对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减压和清除血肿,以防止进一步的脑损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则可能包括观察和定期随访,或者在症状严重时进行手术。术后恢复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避免再次头部外伤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对于老年人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特别需要关注其风险因素,以降低发生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