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盗汗是什么病

2025.07.09 08:32

盗汗是指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大量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潜在健康问题的表现,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异常或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夜间异常排汗常伴随潮热、心悸等症状,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病因。

从病理机制看,盗汗主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使汗腺分泌增加,常见于结核病等慢性感染,患者多伴有低热、消瘦;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血管舒缩失调,表现为阵发性烘热汗出;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代谢亢进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部分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激素制剂会干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盗汗副作用。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早期,常以夜间盗汗、乏力为首发信号,需提高警惕。

发现盗汗症状应记录发作频率、伴随表现及用药史,避免穿着过厚或高温环境睡眠。长期出现需排查结核菌素试验、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项目,更年期人群可检测性激素水平。中医认为盗汗多属阴虚火旺或气虚不固,可辨证选用当归六黄汤或玉屏风散调理,但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行干预。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睡前饮用淡盐水可预防电解质紊乱,若合并体重骤减、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