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低热盗汗是什么病

2025.07.09 08:32

低热盗汗可能是由结核病、内分泌疾病、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这一症状表现为体温轻度升高伴随夜间异常出汗,通常提示体内存在潜在病理变化,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低热盗汗的发生机制与多种疾病相关。结核病是较常见的原因,病原体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和代谢亢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新陈代谢,引起持续性低热与盗汗。某些恶性肿瘤如淋巴瘤也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伴随夜间出汗及体重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因炎症反应导致类似症状。诊断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史综合分析,避免单一症状误判。

出现低热盗汗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影像学筛查。长期未缓解的症状需警惕慢性感染或肿瘤可能,必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日常注意记录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以支持免疫功能。早期明确病因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延误可能加重原发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