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夜间盗汗是什么病

2025.07.09 08:32

夜间盗汗指睡眠中异常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可能由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夜间盗汗的病因复杂多样。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HIV感染或心内膜炎,常伴随发热、消瘦等症状。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或低血糖,因激素水平波动导致自主神经紊乱引发多汗。神经系统异常如自主神经病变或焦虑症,可能干扰体温调节功能。部分药物如抗抑郁药、退烧药或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引起盗汗副作用。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间盗汗,需警惕不明原因的持续症状。

出现夜间盗汗需记录发作频率、伴随症状及用药史,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穿着过厚或环境过热,睡前减少刺激性饮食。若伴随体重下降、长期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优先排除感染或肿瘤性疾病。更年期女性或甲状腺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激素水平。自行服用药物者需核对说明书确认是否属副作用范畴。诊断需结合血液检查、影像学等医学评估,避免仅凭单一症状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