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纵膈积气是怎样引起的

2025.03.05 16:30

纵膈积气是由于气体进入纵膈腔引起的病理状态。纵膈是胸腔中部的一个解剖区域,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正常情况下,纵膈腔内不应存在气体,但当气体通过某种途径进入纵膈腔时,就会导致纵膈积气。

纵膈积气的常见原因包括外伤、医源性操作、自发性气胸以及感染等。外伤如胸部钝挫伤或穿透伤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或食管破裂,使气体进入纵膈腔。医源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或胸腔穿刺等,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引起纵膈积气。自发性气胸患者,尤其是存在肺大疱或肺气肿的情况下,气体可能通过肺间质进入纵膈。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纵膈炎或食管穿孔也可能导致气体进入纵膈腔。纵膈积气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无症状,重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纵膈积气的处理,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积气且无症状者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积气严重或伴有明显症状,需及时进行干预,如胸腔引流、气管插管或手术修复等。预防纵膈积气的关键在于避免外伤、规范医源性操作以及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存在自发性气胸或肺气肿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