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纵膈气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3.05 16:30

纵膈气肿是指气体在纵膈内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外伤、医源性操作、肺部疾病等。纵膈气肿的发生与气体从外部或内部进入纵膈腔有关,具体机制复杂多样,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纵膈气肿的常见原因包括胸部外伤、肺部疾病和医源性操作。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气管或食管破裂,可能导致气体直接进入纵膈腔。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可能因肺泡破裂导致气体沿支气管血管鞘进入纵膈。医源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胸腔穿刺等,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引发纵膈气肿。自发性纵膈气肿多见于年轻男性,可能与剧烈咳嗽、呕吐或用力屏气导致肺泡内压骤增有关。

纵膈气肿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纵膈内压增高,影响心脏和大血管功能。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可明确诊断,显示纵膈内气体影。治疗上需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症患者可通过吸氧、休息等保守治疗缓解,重症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或引流处理。

注意事项包括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纵膈气肿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纵膈炎、心包填塞等,危及生命。患者应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动作。医源性操作需严格规范,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纵膈气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