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输血发生过敏反应怎么避免

2025.03.19 09:43

输血发生过敏反应可通过严格筛选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使用抗过敏药物、控制输血速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来避免。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筛选供血者:供血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输血安全。筛选时应排除有过敏史、传染病史及免疫系统异常者,确保血液质量。供血者需进行详细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抗体筛查等,以降低过敏反应风险。

2.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相容的关键步骤。通过将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可有效预防因血型不合导致的过敏反应。试验结果阴性方可进行输血。

3.使用抗过敏药物:在输血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这些药物能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组胺释放,从而减轻或避免过敏症状。用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4.控制输血速度: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初始输血时应缓慢进行,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若无异常,可逐渐加快速度,但仍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过快输血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增加过敏风险。

5.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及时识别和处理过敏反应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操作,涉及多个环节的严格把控。除了上述措施,还需注意血液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血液质量。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