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带下病

2025.04.02 17:19

带下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指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且伴有颜色、质地、气味等方面的改变。带下病通常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涉及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异常,或外感湿热、寒湿等邪气侵袭。中医认为,带下病的发生与体内气血失调、湿邪内蕴密切相关,治疗上多从调理脏腑、祛湿化浊入手。

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白带量多、色黄或色白、质地稀薄或黏稠,有时伴有异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瘙痒、腰酸乏力、小腹坠胀等不适。中医将带下病分为多种类型,如脾虚型、肾虚型、湿热型等。脾虚型带下多因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导致湿浊下注;肾虚型带下则与肾气不足、固摄无力有关;湿热型带下多因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导致湿热下注。治疗上,中医常采用健脾化湿、补肾固摄、清热利湿等方法,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

预防和调理带下病需注意多方面因素。首先,保持个人卫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外阴部位的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其次,饮食上应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或助湿生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有助于预防带下病,因情志不畅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对于已经出现带下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中医治疗带下病强调整体调理,患者需遵医嘱,坚持用药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