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带下病是什么意思

2025.04.07 08:43

带下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指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的病症。这种病症通常表现为白带量多、色质异常、气味异常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带下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同表现,可能与生殖系统感染、内分泌失调、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带下病的发生与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脾虚湿盛、肾气不足或肝经湿热等病理状态。

带下病的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外感湿热、内伤饮食、情志不畅以及体质虚弱等。湿热下注是带下病的主要病机之一,湿热之邪侵袭下焦,导致白带增多、色黄或黄绿、质地黏稠,并伴有异味。脾虚湿盛也是常见病因,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化,下注于带脉,导致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肾气不足则可能导致带下清稀、量多,伴有腰膝酸软等症状。肝经湿热也可能引发带下病,表现为白带色黄、质稠、气味腥臭,并伴有胸胁胀痛、口苦等症状。

在治疗带下病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湿热下注者宜清热利湿,常用药物如黄柏、苍术、车前子等;脾虚湿盛者宜健脾化湿,常用药物如白术、茯苓、山药等;肾气不足者宜补肾固涩,常用药物如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等;肝经湿热者宜疏肝清热,常用药物如柴胡、黄芩、栀子等。针灸、艾灸等外治法也可辅助治疗带下病。

预防带下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饮食上应清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助湿生热。情志方面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情绪压抑。体质虚弱者应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带下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