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结石看尿常规哪些值

2024.12.17 15:22

尿结石的诊断中,尿常规检查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尿常规的各项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尿液的成分和状态,从而为尿结石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提供线索。特别是尿液的pH值、尿蛋白、尿糖、尿潜血、尿液的晶体成分等,都是评估尿结石风险的重要指标。

在尿常规中,尿液的pH值是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结石在不同的pH环境下更容易形成,例如,草酸钙结石通常在酸性尿液中形成,而磷酸铵镁结石则更倾向于在碱性尿液中形成。尿蛋白的存在可能提示肾脏的损伤或其他疾病,尿糖则可能与糖尿病有关,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尿结石的形成。尿潜血的出现则可能是结石引起的肾脏或尿道损伤的表现。尿液中的晶体成分分析也能为结石的类型提供直接证据,例如,草酸钙、尿酸、磷酸钙等晶体的存在,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结石的成分,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患者留意。首先,尿液的采集时间和方式非常重要,建议选择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减少饮食和活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其次,患者在检查前应避免进食可能影响尿液成分的食物,如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等和高盐食物,以免干扰结果的准确性。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尿常规的结果,因此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尿常规检查只是尿结石诊断的初步筛查,若发现异常,建议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以明确结石的存在及其具体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尿常规结果与其他检查,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尿结石的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