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怎样预防产后出血

2025.04.10 08:07

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孕期保健、合理控制分娩过程、及时处理胎盘滞留、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做好产后观察和护理。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孕期保健: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风险的疾病。合理补充营养,特别是铁剂和叶酸,预防贫血。孕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分娩时的耐受力。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应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2.合理控制分娩过程: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产程进展,避免产程过长或过短。合理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但需注意剂量和速度,防止子宫过度收缩。对于难产或产程异常的情况,应及时采取剖宫产等干预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3.及时处理胎盘滞留: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分娩后应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如有残留,需及时进行清宫术。对于胎盘植入或粘连的情况,需采取相应的手术处理,确保子宫内无残留组织,减少出血风险。

4.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娩后应立即给予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可使用缩宫素等药物,增强子宫收缩力。对于有子宫收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5.做好产后观察和护理:产后2小时内是出血的高发期,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及生命体征。鼓励产妇尽早排尿,防止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对于出血量较多的产妇,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恢复。

产后出血的预防需要从孕期开始,贯穿整个分娩过程,直至产后恢复期。通过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