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受伤应该如何护理

2025.07.23 08:37

骨折后需保持伤肢固定避免移位、及时冰敷减轻肿胀疼痛、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遵医嘱合理用药缓解症状、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伤肢固定避免移位:骨折后需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伤处,防止骨骼错位加重损伤。固定期间避免剧烈活动或负重,定期复查确保骨骼愈合位置正确。若固定装置松动或不适,需立即就医调整。

2.及时冰敷减轻肿胀疼痛:伤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冰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皮肤冻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隔开皮肤。

3.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将受伤肢体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帮助静脉回流,减轻局部淤血和水肿。卧床时可用枕头支撑,坐立时借助支架保持抬高姿势,避免长时间下垂。

4.遵医嘱合理用药缓解症状:按医生建议服用止痛或消炎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中药外敷或内服需辨证使用,避免与西药冲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不适或过敏需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5.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骨折稳定后应在指导下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练习,防止僵硬和萎缩。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增加主动训练强度,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护理期间需均衡饮食补充钙质和蛋白质,戒烟忌酒以免影响愈合。定期复查影像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出现异常发热或疼痛加剧需警惕感染或固定失效。心理调节同样重要,保持耐心配合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