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脊髓损伤后饮食注意什么

2025.07.23 08:37

脊髓损伤后需保持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控制热量避免肥胖、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限制高草酸食物减少结石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脊髓损伤常导致肠道蠕动减弱,膳食纤维能刺激肠壁促进排便。建议每日摄入不少于25克纤维,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和豆类。同时需配合充足水分,软化粪便。避免过度依赖通便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肠道功能紊乱。

2.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需求较常人增加20%-30%。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瘦肉有助于修复神经和肌肉组织。但需注意肾功能,过量蛋白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分散摄入,每餐搭配15-20克蛋白质。

3.控制热量避免肥胖:活动量减少易导致脂肪堆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需根据实际消耗调整总热量,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采用低升糖指数主食,如糙米、燕麦,维持血糖稳定。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4.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长期卧床加速骨量流失,每日钙摄入应达1200mg。乳制品、豆腐、芝麻酱是良好来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同时保证维生素D摄入,每日晒太阳15-20分钟促进钙吸收。

5.限制高草酸食物减少结石风险:排尿功能障碍易引发泌尿系结石,需减少菠菜、竹笋、浓茶等高草酸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优先选择柠檬水等碱性饮品,抑制草酸钙结晶形成。

饮食调整需结合个体差异和损伤程度,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营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