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什么时期

2025.08.11 14:1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头部外伤后3周至数月、老年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酗酒者、脑萎缩患者。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外伤后3周至数月: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通常在外伤后延迟出现,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血肿逐渐增大并压迫脑组织。外伤可能导致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渗入硬脑膜下间隙,形成慢性血肿。

2.老年人: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即可导致出血,且脑组织萎缩使硬脑膜下间隙增宽,血液更容易积聚。老年人代偿能力下降,症状可能更为隐匿,易被忽视。

3.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抑制凝血功能,轻微出血难以自行停止,增加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风险。即使无明显外伤,也可能因自发渗血形成血肿。

4.酗酒者:酗酒导致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出血风险升高。酒精还可能引起步态不稳,增加跌倒和头部外伤概率,进一步诱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5.脑萎缩患者:脑萎缩使脑组织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扩大,桥静脉更易受到牵拉损伤。即使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慢性出血,血肿形成后症状进展缓慢。

出现头痛、恶心、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避免头部外伤,控制基础疾病,合理用药有助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