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什么时期

2025.01.15 14:1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老年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脑部外伤后、酒精依赖者以及有脑部疾病史的人群。具体分析如下:

1.老年人:老年人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高发人群,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逐渐萎缩,脑膜与脑组织之间的空间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下降,血管脆性增加,因此更容易发生血肿。

2.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药物作用使得血液凝固能力下降,轻微外伤或自发性出血均可能导致血肿形成。这类患者在发生头部外伤后,血肿的形成和发展速度较快,且症状较为明显,需及时就医。

3.脑部外伤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见于经历过脑部外伤的患者,尤其是轻微外伤后。外伤导致的血管破裂可能在初期并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血肿逐渐扩大,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脑部外伤后应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血肿。

4.酒精依赖者:酒精依赖者因长期酗酒,往往伴随营养不良和肝功能损害,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增加了发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风险。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可能导致跌倒等外伤,进一步加大了血肿的发生概率。

5.有脑部疾病史的人群:有脑部疾病史的人群,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因其病理变化可能导致脑组织结构的改变,增加了血管破裂的风险。这类患者在经历外伤或其他诱因后,发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几率显著提高,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了解其高发人群及相关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