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跳过慢是什么原因

2025.03.07 20:05

心跳过慢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窦房结功能异常:窦房结是心脏的天然起搏点,负责发出电信号控制心跳。当窦房结功能异常时,电信号生成减少或传导受阻,导致心跳过慢。常见原因包括窦房结退行性变、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心动过缓,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猝死。

2.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当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时,会过度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功能,导致心跳减慢。常见诱因包括剧烈呕吐、咳嗽、排尿、排便等,也可能与情绪波动、疼痛刺激有关。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跳过慢。常见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延长房室传导时间等机制引起心动过缓。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在维持心脏正常电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干扰心脏电信号传导,导致心跳过慢。严重电解质紊乱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需及时纠正。

5.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心脏传导系统负责将电信号从窦房结传导至整个心脏。当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时,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电信号传导受阻,导致心跳过慢。传导系统疾病可能由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心脏手术损伤等引起。

对于无症状的轻度心动过缓,可能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随访。对于有症状或严重的心动过缓,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停用相关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跳过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