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新生儿便血怎么办

2025.01.04 19:38

新生儿便血可能是过敏、感染、肠道发育问题、凝血功能异常、肛门局部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过敏:新生儿肠道较为脆弱,容易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便血。此时可能伴有腹泻、腹胀、皮疹等症状。如果怀疑是过敏引起的便血,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母亲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可以尝试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2.感染:肠道感染是新生儿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影响肠道功能。例如,细菌性肠炎可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出血。新生儿可能会有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大便性状可能改变,如变为脓血便。医生一般会进行粪便检查以确定感染类型,然后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3.肠道发育问题:某些肠道发育异常也会引起便血。比如肠重复畸形,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肠道结构异常,畸形的肠段可能会引起肠梗阻、出血等问题。新生儿可能表现为反复便血、腹胀、呕吐等。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腹部超声、造影等检查来确诊,确诊后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来纠正肠道的畸形结构。

4.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如果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便血。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疾病,如血友病,或者是在出生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导致的。除了便血外,可能还会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相关的检查,如凝血因子测定、血小板计数等,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补充凝血因子、提升血小板数量等。

5.肛门局部病变:肛门局部的病变,如肛裂,也可导致新生儿便血。可能是由于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在排便时可能会哭闹,便血颜色鲜红,通常在大便表面。对于这种情况,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促进肛裂愈合的药物,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大便通畅。

在处理新生儿便血问题时,家长不要自行给新生儿使用止泻药或其他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如果便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