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新生儿便血是怎么回事

2025.02.16 14:27

新生儿便血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肠道感染、新生儿出血症、先天性肠道畸形、肛门直肠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是新生儿便血较为常见的原因。新生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善,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当摄入牛奶蛋白后,免疫系统可能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便血症状。这种情况下,母乳喂养的母亲需要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

2.肠道感染:肠道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便血的一个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肠道,会引起肠道炎症。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充血、水肿,严重时黏膜破损出血。例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腹泻、便血。对于肠道感染,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或抗病毒药物,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

3.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出血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储存量低,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较低,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K,就容易发生出血症。这种疾病可导致身体各部位出血,包括肠道出血而出现便血。预防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K。一旦发生出血症,需要立即就医,补充维生素K,必要时进行输血等治疗。

4.先天性肠道畸形: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重复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可导致新生儿便血。这些畸形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发育不良,导致病变肠段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肠黏膜可能因缺血、炎症而出血。对于先天性肠道畸形,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时机需要根据畸形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新生儿的整体状况由医生确定。

5.肛门直肠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直肠息肉等也可能造成新生儿便血。肛裂多因新生儿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撑破肛门周围皮肤黏膜而出血。直肠息肉则是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物,息肉表面的黏膜较脆弱,容易破损出血。如果是肛裂,要注意保持肛门周围清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大便通畅。对于直肠息肉,可能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手术切除。

在发现新生儿便血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要仔细观察便血的颜色、出血量、伴随症状等情况,并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新生儿肛周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