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回肠炎有哪些症状

2025.01.20 14:53

回肠炎的症状有腹痛、腹泻、发热、体重下降、便血。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回肠位于人体腹部右下方,当回肠发生炎症时,该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绞痛或胀痛,通常呈间歇性发作。炎症刺激肠黏膜及周围神经,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在进食后、排便前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腹胀感。

2.腹泻:回肠的炎症会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肠道黏膜受损,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快速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腹泻。腹泻的次数因人而异,轻者可能每天3-5次,重者可达十余次,粪便多为不成形的稀便或水样便。

3.发热:炎症反应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体温可表现为低热,一般在37.5℃-38℃之间,也可能出现高热,超过38.5℃。发热的同时可能伴有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4.体重下降:由于回肠炎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同时,持续的腹泻会使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长期如此,身体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就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等表现。

5.便血:回肠黏膜在炎症的刺激下,黏膜血管可能会破裂出血。血液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表现为便血。便血的颜色和出血量有关,出血量较少时,粪便可能仅带有少量血丝或呈潜血阳性;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暗红色血便或鲜血便。

回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使炎症加重。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