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伤寒病到底是什么

2025.08.18 16:37

伤寒病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污染传播。感染后,病原体进入人体,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高热、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伤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一到两周,症状初期可能与普通感冒相似,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会逐渐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高热,体温可达39°C至40°C。腹部不适和腹泻是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由于伤寒病的症状多样且不具特异性,确诊通常需要通过血液培养或其他实验室检测。治疗方面,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和及时用药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饮用安全的水源以及注意食品卫生均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在面对伤寒病时,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尤其是在流行地区或疫情高发时期。避免食用生食或不洁的食物,饮水时应选择经过消毒的水源。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旅行者或居住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接种伤寒疫苗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增强免疫力和提高警惕,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了解伤寒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