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伤寒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025.08.18 16:37

伤寒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乏力、腹痛、食欲减退等,伴随有脾肿大和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液培养和抗体检测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尤其是血液培养可在早期发现病原体。流行病学史也为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特别是近期是否有接触伤寒病患者或食用不洁食物。

伤寒病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典型,患者在发病初期常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有明显的头痛、乏力和全身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脾脏肿大是伤寒病的一个重要体征,临床上可通过触诊发现。实验室检查中,血液培养是确诊伤寒病的金标准,通常在发病后的一周内进行,阳性结果可帮助确认诊断。血清学检测也能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尤其是Widal试验,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低。流行病学史的收集同样重要,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去过伤寒流行地区、是否食用过不洁食物或水源等,有助于判断感染的可能性。

在进行伤寒病的诊断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临床表现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误诊。其次,血液培养的结果可能受到抗生素使用的影响,因此在采样前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对于流行病学史的调查,需详细询问患者的旅行史和饮食习惯,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感染来源。伤寒病的潜伏期较长,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能与感染时间不一致,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伤寒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上应保持高度警惕,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