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情况下胆囊要进行切除

2025.01.17 14:35

胆囊需要切除的情况是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胆囊息肉、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功能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胆结石是胆囊切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胆囊内形成结石时,可能会导致胆囊炎症,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囊穿孔或胆管感染。医生通常建议在出现胆结石并伴有症状时进行胆囊切除,以防止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2.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胆囊内壁的良性肿块,虽然大部分息肉不会引发问题,但若息肉较大或伴有症状,可能需要切除胆囊。尤其是当息肉直径超过1cm时,恶变的风险增加,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突然发炎,常由胆结石引起,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若急性胆囊炎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囊坏死或穿孔,危及生命。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需要尽快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4.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胆囊长期反复发炎的状态,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若症状严重且影响生活质量,医生会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胆囊功能障碍:胆囊功能障碍是指胆囊无法正常收缩和排胆汁,导致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若经过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胆囊切除,以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

胆囊切除手术是一种常见且安全的外科手术,能够有效解决多种胆囊相关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患者通常能够恢复正常饮食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