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干性胸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4.01 08:51

干性胸膜炎主要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外伤和药物反应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干性胸膜炎常见于细菌、病毒或结核菌感染。这些病原体侵入胸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胸膜表面粗糙、增厚,形成纤维素性渗出物。感染源可能来自肺部、纵隔或其他邻近器官,通过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到达胸膜。结核性胸膜炎是干性胸膜炎的常见类型,表现为胸痛、低热和盗汗等症状。

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胸膜,导致干性胸膜炎。这些疾病引起免疫系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胸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胸膜表面形成纤维素性渗出物,导致胸膜增厚和粘连,影响肺功能。

3.肿瘤:胸膜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可引发干性胸膜炎。肿瘤细胞浸润胸膜,刺激胸膜表面,导致炎症反应和纤维素性渗出。胸膜间皮瘤是常见的胸膜原发肿瘤,而肺癌、乳腺癌等可转移至胸膜。肿瘤性胸膜炎常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4.外伤:胸部外伤或手术操作可损伤胸膜,引发干性胸膜炎。外伤导致胸膜表面受损,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导致胸膜增厚和粘连,影响肺扩张。外伤性胸膜炎常见于肋骨骨折、胸部穿透伤等情况。

5.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肼屈嗪、普鲁卡因酰胺等可引发药物性胸膜炎,表现为干性胸膜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刺激胸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胸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药物性胸膜炎通常在停药后症状缓解,但部分病例可能持续存在胸膜增厚和粘连。

干性胸膜炎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胸膜活检。治疗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抗感染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或肿瘤治疗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胸膜粘连和肺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