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脂肪性肝炎指的是什么

2025.08.20 16:10

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积聚和炎症反应。该病通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最常见的类型,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首先,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当能量摄入过多或代谢异常时,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形成脂肪肝。随着脂肪的持续积累,肝细胞受到损伤,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炎症细胞的浸润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均可能影响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临床症状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肝脏脂肪沉积。严重时可能出现乏力、腹部不适、黄疸等症状,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在预防和管理脂肪性肝炎时,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肝脏健康。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定期体检和监测肝功能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避免酒精摄入也是重要的一环,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损伤。脂肪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医学检查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