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叫放射性骨折损伤

2025.07.29 15:21

放射性骨折损伤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的照射或接触,导致骨骼结构受到损害,进而出现骨折的情况。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身上,尤其是在治疗癌症等疾病时,放射线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影响,导致骨骼的脆弱和易碎。

放射性骨折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与放射线对骨组织的影响有关。放射线能够破坏骨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骨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经过放射治疗后,骨骼的微结构可能受到损害,增加了骨折的风险。放射治疗可能引起局部血流减少,影响骨组织的营养供应,进一步加重骨骼的脆弱。在临床上,放射性骨折损伤常见于接受高剂量放射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在骨盆、脊柱和四肢等部位。患者在经历放射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的风险逐渐增加。

在面对放射性骨折损伤时,需特别关注一些重要事项。首先,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骼的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其次,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适度的锻炼也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强度,但应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损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应与医生密切沟通,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风险,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及时就医、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放射性骨折损伤的预防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