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骼肌受伤怎么办

2025.07.23 08:37

骨骼肌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采用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限制出血、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骨骼肌受伤后继续活动可能导致肌纤维撕裂范围扩大或二次损伤。此时应保持静止状态,减少肌肉收缩和牵拉,防止炎症反应加剧。严重情况下需借助支具固定受伤部位,确保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2.采用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能有效收缩血管,减少组织液渗出和局部淤血。每次冰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操作。注意避免皮肤冻伤,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降低代谢速率,延缓炎症扩散。

3.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限制出血:适度加压能压迫破裂的毛细血管,减少血肿形成。包扎时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若出现肢体麻木或发绀需立即调整绷带。加压可与冰敷同步进行,但需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缺血。

4.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将受伤肢体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加速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例如下肢受伤时可平卧并用枕头垫高小腿。抬高期间需保持关节自然屈曲,避免肌肉紧张。

5.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急性期过后需根据损伤程度制定恢复计划,初期以被动牵拉和等长收缩为主,后期逐渐增加抗阻训练。动作需缓慢可控,避免突然发力。若训练中出现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骨骼肌恢复期间需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防止形成慢性损伤或瘢痕粘连。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必要时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局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