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骼肌损伤有哪些并发症

2025.07.23 08:37

骨骼肌损伤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化与瘢痕形成、关节活动受限、慢性疼痛、局部感染、骨化性肌炎。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纤维化与瘢痕形成: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胶原沉积异常,可能导致肌肉组织纤维化或形成僵硬瘢痕。瘢痕组织弹性差,影响肌肉收缩功能,严重时造成永久性运动障碍。

2.关节活动受限:损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或瘢痕挛缩可限制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长期制动可能引发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关节僵硬。

3.慢性疼痛:损伤未彻底修复或反复劳损可能引发持续性疼痛,与炎症介质释放、神经敏感化或瘢痕压迫有关。疼痛可能迁延数月,影响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

4.局部感染:开放性损伤或治疗不当可能使细菌侵入肌肉组织,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化脓、发热,严重时导致脓肿或坏死,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全身性并发症。

5.骨化性肌炎:深部肌肉损伤后,软组织内异常钙盐沉积可能形成异位骨化,常见于关节附近。异位骨块可能压迫神经血管或阻碍关节活动,需通过药物或手术处理。

骨骼肌损伤后需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结合理疗促进功能恢复。出现持续肿胀、发热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其他严重病变。饮食需均衡营养,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支持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