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裂孔疝是怎么样来的

2025.02.03 11:37

胃裂孔疝的形成与食管裂孔扩大、腹内压增高、食管缩短、先天发育不良、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裂孔扩大:食管裂孔周围的肌肉和组织松弛或薄弱时,食管裂孔会逐渐扩大。使得胃的上部能够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弹性下降,裂孔周围的膈肌纤维逐渐变得松弛,就容易导致食管裂孔扩大,为胃裂孔疝的发生创造条件。

2.腹内压增高:长期的腹内压增高是胃裂孔疝的重要诱因。像慢性咳嗽,频繁剧烈的咳嗽会使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对腹部脏器产生向上的推力。还有长期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压急剧上升,以及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腹腔压力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情况都可能促使胃通过食管裂孔向上移位形成疝。

3.食管缩短:某些疾病可导致食管缩短,如反流性食管炎。长期的胃酸反流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食管的瘢痕性收缩,进而使食管缩短。食管缩短后,胃就相对更容易被牵拉向上,通过食管裂孔形成疝。

4.先天发育不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食管裂孔的形成出现异常,比如裂孔过大或者周围组织发育不完善,出生后就容易发生胃裂孔疝。这种先天性的因素可能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就表现出症状。

5.手术创伤:胸部或者上腹部的手术可能会对食管裂孔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切割等操作可能破坏食管裂孔周围的正常结构,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胃裂孔疝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肥胖,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胃裂孔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