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什么怎么处理

2025.08.18 16:37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妊娠期间发生的严重肝脏疾病,通常在妊娠晚期出现,主要表现为肝脏内脂肪异常积聚。该病症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因此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在处理妊娠急性脂肪肝时,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认诊断。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乏力、黄疸等,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判断肝功能及脂肪沉积情况。一旦确诊,通常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肝脏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静脉补液、营养支持以及监测肝功能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剖宫产,以尽快终止妊娠,减轻母体负担,恢复肝脏功能。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肝脏功能评估和支持治疗。

在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管理过程中,需注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其次,妊娠期间的饮食管理也很重要,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以降低脂肪肝的风险。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孕妇在面临疾病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病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也非常重要,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有助于孕妇的康复。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