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便血应该怎么治

2024.12.26 07:23

大便便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坐浴、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便血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有助于改善便血症状。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使大便保持松软,易于排出,减轻排便时对肛门及肠道的压力,防止便血加重。

2.药物治疗:如果便血是由痔疮引起的,可使用痔疮膏或栓剂,如马应龙痔疮膏等,这类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对于炎症性肠病导致的便血,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等,可以减轻肠道炎症,缓解便血情况。另外,口服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等,也有助于止血,但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手术治疗:当便血是由严重的痔疮、肛裂、肠道息肉或肿瘤等疾病引起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例如,对于Ⅲ度以上的内痔,经常脱出且便血严重,可进行内痔结扎术等手术治疗。肠道息肉如果较大或者有恶变倾向,也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息肉。肠道肿瘤患者则需根据肿瘤的分期、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部分肠切除术等。

4.坐浴:坐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使用温水或添加药物如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能够清洁肛门周围皮肤,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便血症状。坐浴时,水温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一般为40-45℃左右,每次坐浴时间约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

5.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是关键。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便血,需要治疗原发病,如补充凝血因子等。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导致便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只有明确病因并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才能彻底解决便血问题。

便血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便血的原因,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