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阴虚阳虚是指什么

2025.08.28 15:54

阴虚阳虚是中医学对人体阴阳失衡状态的描述,分别代表阴液不足与阳气虚衰两种病理现象。阴阳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任何一方的偏衰都会引发特定症状群。

阴虚主要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亏耗,无法滋养脏腑或制约阳气。常见表现为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多因久病耗损、熬夜过度或热病伤阴导致。阳虚则指推动、温煦功能的阳气虚弱,典型症状包括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舌淡胖嫩,常与先天不足、久居寒湿或年老体衰相关。两者虽对立,但可能相互影响,例如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两虚的复杂证候。

辨别阴虚阳虚需结合整体症状与舌脉特征。阴虚者脉象细数,阳虚者脉沉迟;阴虚热象为虚热,阳虚寒象为真寒。调理时需避免误判:滋阴药物如熟地黄、麦冬适用于阴虚,但可能加重阳虚者的湿滞;温阳药物如附子、肉桂可改善阳虚,却可能助长阴虚火旺。日常需注意作息规律,阴虚者减少辛辣燥热食物,阳虚者忌生冷寒凉。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自行用药易导致偏差,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