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怎么治疗

2025.09.29 12:0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缓解瘙痒和胆汁淤积、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胎儿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以降低风险、产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缓解瘙痒和胆汁淤积: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汁排泄,减轻皮肤瘙痒症状。地塞米松可用于改善肝功能指标,但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用药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胎儿情况:通过血液检查动态观察胆汁酸和转氨酶水平变化。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及时发现缺氧或胎盘功能异常。监测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通常每周至少一次。

3.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高脂饮食可能加重胆汁淤积,建议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汁酸重吸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诱发或加重瘙痒症状。

4.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以降低风险:当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或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时,需考虑提前分娩。终止妊娠时机需综合评估孕周和母婴安全,通常选择剖宫产减少分娩应激。产后仍需关注胆汁酸水平恢复情况。

5.产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患者分娩后症状逐渐缓解,但少数可能持续存在肝功能异常。产后定期复查胆汁酸和肝功能指标,直至完全恢复正常。若症状未缓解需进一步排查其他肝胆疾病。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出现胎动异常或皮肤黄染加重应立即就医。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