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2025.01.17 14:4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肝胆疾病,通常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瘙痒、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胆汁酸的代谢障碍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不仅对母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早产和胎儿窘迫的风险,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症状通常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最常见的表现是全身性瘙痒,尤其是手掌和脚掌,伴随或不伴随黄疸。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食欲减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或不适。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指标异常,胆盐水平升高。尽管这种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孕妇的遗传易感性、胆汁酸代谢的改变以及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对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管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过程中,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胆盐水平。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药物来改善胆汁流动、缓解瘙痒和保护肝功能。在饮食方面,建议孕妇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孕妇在妊娠期间应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以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妊娠肝内胆汁淤积虽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度过妊娠期,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