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什么是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

2024.10.09 08:09

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是指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

这种病症的发生与女性在妊娠期的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当孕妇出现肝内胆汁淤积时,胆汁的正常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导致胆汁酸在体内蓄积。患者首先会出现皮肤瘙痒,多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夜间往往更为严重,可严重影响孕妇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同时,胆汁酸的升高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粪污染甚至胎儿突然死亡等风险。

对于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一般会通过询问症状、进行血液检查检测胆汁酸水平等方式来明确诊断。治疗上主要以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胆汁酸水平、密切监测胎儿状况为主。孕妇需要注意休息,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同时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在整个孕期,需要加强胎儿的监护,包括定期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适时终止妊娠,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虽然不是常见病症,但对孕妇和胎儿的潜在风险较大,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确保母婴健康。